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

《古牆風霜》




 在台南往台東的路上,經過屏東時,朋友帶我們去恆春南門附近買了著名的手工蛋捲,隨意走到這片牆邊,享用香氣四溢剛出爐的蛋捲,倚在古牆側邊看著本應平整的壁面,散落著許多彈孔似的凹洞,不知是哪次戰役留下的後果,想來是洞裡經年累月積累的灰塵,已夠草卉著床,小草自凹洞中探頭露臉,亟欲呼吸清新的空氣、看看不斷變動的街景,幾處表層剝落,露出裡面,裡層看來反而像是後來塗圬上去的,但,幾條筆直橫線,過於齊整--像新痕,不似舊跡,反倒是古味猶存、風韻獨具的老牆~~ 風蝕雨淋日積累,歲月刻痕難雕鑿。

   看著朝陽下,映照在磚石上的黯黑身影,看似深刻實則虛幻,只需烏雲蔽日,或我稍稍移位,就~ 不留半點痕跡,許多事不也如是,事發當下,或許令你刻骨銘心、或許讓你痛徹心扉,但……事過境遷,卻是~ 船過水無痕,雁過聲不存……。

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

《麻廠遺址》




     看到這堵傾圮的牆壁,立在南台灣冬日微暖的陽光下,藍天襯托,枯草墊底,大小不一、層層堆疊的珊瑚礁咾咕石灰褐的色調,卻有豐富細膩的色彩變化,走到門邊由外往內望,荒煙漫草如廢墟,過去製做麻繩的痕跡已難尋覓,工人上工的忙碌景象,也不易揣想;由內向外望,藍天寬廣綠樹為伴,遊人稀疏略顯淒涼,但,園區栽種的瓊麻,蒼翠盛綠,勃然興茂,彷彿~ 又看到一線美好暢旺的曙光。
    「恆春麻場」,曾經是推動恆春重要經濟作物—瓊麻,種植及製繩的重要據點,光復後,由於麻繩成功外銷日本,而締造瓊麻工業的黃金時代,後因石化業興起,人造纖維做成的尼龍繩,取代了麻繩,瓊麻產業遂走入歷史。廠房荒廢多年後,由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接管,規劃為人文歷史環境教育及遊憩功能之「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園區」。

      ~ 很藍, 牆~ 很破,雲~ 高邈,人~ 閒逸,漫遊麻廠遺址,老宅引我思古情懷,卻   又不免喟嘆產業興衰之無常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