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

《童年舊居》


        過年和家人回老家公廳燒香祭祖後,隨意逛到幼時居住的屋後走走看看,那是一棟兩層樓的磚瓦房,從出生到國小畢業,我純真歡樂的童年時光,都是在那裏度過的,那裏也是我鄉愁寄託的所在。
        記得小學時,村裡一票小孩,天未亮就在曬穀場集結、戲耍,然後結伴一路摘花、抓蟲玩到學校,到了學校,天~         才濛濛亮,往往尚未六點鐘,老師才起床刷牙,現在想想~             以前還真磨人,媽媽每天摸黑起床,燒飯煮菜做便當,卻不曾怪責我們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後來,我們搬到永安街上,我也北上念書,之後,房子賣出,屋主住了幾年,因產業外移,鄉下謀生困難,房子空下來多年,無人再接手,就任其傾圮荒廢,屋頂已塌,大門被堵,窗戶早不知去向,徒留窗框~~       卻見我幼時栽種的牽牛花,從遠處水田一路漫延,越過田埂竹籬,爬過禾埕水溝,負隅頑抗,奮力攀上頹牆,據守一方,四十年後,我再回來,村裡長輩已凋零,同輩也散居各地,小輩多已相見不相識,就連……晒穀場都變了樣,報廢的農業機具,毀壞的摩托車體,凌亂散置四處……,唯有那           頑強的牽牛花~         像是我的舊相識,恆久的守候著             我童年的記憶……。

附註: 禾埕--客家話的曬穀場兼庭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