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兩次國內旅遊,在平溪老街一間房屋的外牆,石碇一間賣茶具的老宅展示間,在七股鹽山旁,路的兩側,都見到這種肚大口窄的陶甕,陶土粗胚、手工製做,樸拙憨趣,是早年平民生活裡,日常存糧儲物的容器。
記憶中,幼時家裡的米甕、水缸,形狀與此類似,但容量更大上五、六倍,有時還是藏寶、催熟水果、躲貓貓的好所在;與圖中大小類似的中型陶甕,則是母親醃製食物、製做醬菜的儲存所。媽媽一手拿常年菜,一手撒鹽製做酸菜的畫面,記憶猶新;兄弟姊妹圍在桌上甕邊,等待媽媽拿隻鐵勺開封,往甕裡撈出醬冬瓜、豆腐乳、醃金桔、漬蕎頭……等等醃製物,遞來一塊已入味的醬菜,給嘴饞的我們,一口一口慢慢咀嚼,那又酸又鹹、鹹酸帶甜……的醃漬滋味,就是早年物資匱乏時,鄉下孩童解饞的家常味道了。
看到陶甕,想起從前,彷彿也聞到甕裡封存已久,令人懷念的醬菜味道,從甕口飄出~~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